一、假的振动原因解析:
1、电气偏差
电气偏差系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系统输出信号误差的来源之一,转轴每转一圈,该偏差就重复一次。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并不是来自探头所测间隙的改变(动态运动或位置的变化),而通常是来自于转轴表面材料电导率的变化或转轴表面上某些位置局部磁场的存在。比如汽轮发电机组转轴接地磁化就会产生这种现象,据相关资料介绍,如果用小的别针放在转子上,如果别针能别吸住,高度怀疑转子磁化,另外也可以对转轴进行剩磁测量,一般汽轮发电机组允许剩磁20高斯/平方厘米以下为合格,对于风机本人暂未查到标准,群友若知道,请告知。
2、机械偏差
机械偏差也是电涡流传感器系统输出信号误差的来源之一。传感器所测间隙的变化,并不是由转轴中心线位置变化或转轴动态运动所引起的,通常来源于转轴的椭圆度、损坏、键标记、凹陷、划痕、锈斑或由转轴上的其它结构所引起的。
电气偏差和机械偏差的总和,在轴振动标准中规定,其数值不能超过相当于许用振动位移的25%或6μm 这两者中的较大值。通常涡流传感器在低转速(约工作转速的10%左右)下测得的轴的振值基本就相当于转轴的晃度值。上述讲的是测量面环节,除此之外和还有测量环境、静电、仪表回路相关的干扰或者仪器失真等等有关。
二、涡流传感器可靠性的判断方法
1、根据轴振输出波形来判断。排除毛刺等异常现象
2、根据低转速的频谱来分析
关于虚假信号的问题,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振动的国家标准GB/T 11348.2-1997( 等同于ISO 7919 – 2: 1996) 中已有说明。该标准将虚假信号称为“偏移”( run - out) ,有关叙述如下:
如需测量转轴偏移,应在低转速下,轴承油膜已经建立并且稳定时进行。但是应注意,在低转速下测量转轴偏摆,可能会受到转轴的暂时弯曲、轴颈在轴承内不规则运动、轴颈的径向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上述因素引起的误差。另外,还应确保测量系统低频特性满足要求。
偏移信号将混入振动信号中。总的偏移值不应超过许用振动位移的25%。如果偏移在此范围内,在转轴振动测量中可以不扣除其影响。如果偏移超过此范围,应分析原因并采取补偿或其它措施。
低转速的测量可以确认轴的偏移量是否在容许范围以内,还可以帮助分析偏移的原因。
如果低转速轴振含有较多大高次谐波成分,一般是由轴不圆、轴表面有凹坑、轴表面腐蚀、有刮痕、压痕、电磁干扰、材质不均引起的,如果以1X成分为主,一般反应轴颈存在较大的晃度。
轴颈晃度大说明转子存在弯曲,这种弯曲可能是永久弯曲,也可能因暖机不充分产生临时弯曲。
3、根据轴振与瓦振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虽然不同机组轴振和瓦振的比例有大有小,但是正常情况下,轴振和瓦振应该同步变化。
4、根据间隙电压判断。涡流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同时包含直流量和交流量。直流量对应传感器和探头的平均距离,又称为间隙电压,交流量对应着振动信号,如果间隙电压正常那么交流量一般是正常的。
5、排除传感器支架和共振松动。测振杆共振有两种,一种是在升速过程中(一般达到2400r/min以上),轴振某一测点随转速升高,急剧增大而跳机,但该瓦另一个轴振测点及瓦振均无大变化;另一种是3000r/min下引起不稳定共振。升速过程中测振杆共振比较容易判断,而3000r/min下不稳定共振的产生,是由于测振杆与轴承盖连接不稳固和测振杆横向自振频率接近50HZ,从而在3000r/min下测振杆振幅时大时小,使轴振幅值大幅波动,有时轴振显示正常,往往使人误认为振幅波动是机组振动出现了异常。
6、根据升降速过程中轴振幅值与相位的变化是否符合机械振动规律和转子动特性来判断。
7、测量转轴绝对振动来判断。